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类因为体位改变而引发的血压骤降,对此可以通过适当休息、减慢体位变换、适当运动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自我调节和改善。体位性低血压其实是血压调节异常的一种表现,多见于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迅速站立后会出现头晕的现象,一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进行改善,如果效果不佳,则可以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第一、适当休息。很多人在突然站立起来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的现象,这种情况其实是体位性低血压的一种表现。此时建议尽可能多休息,也可以选择原地坐下休息。休息时让身体靠着墙壁,将双腿慢慢抬高,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从而来维持大脑和心脏的正常血液供应量,帮助改善体位性低血压引发的头痛、胸闷等多种症状。
第二、减慢体位变换。一般在突然变换体位时,就会导致血压急剧下降,从而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减慢体位变化的速度,不要突然就地而坐,也不要猛然站起,进行体位转变的过程中动作应该缓慢,这样能够给身体足够的缓冲时间,从而来避免和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的问题。
第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对于经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平时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慢跑、跳操等。都能更好的提高心脏和血管的收缩舒张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大部分人在久坐或者久蹲的状态下,突然变换成站立位,就有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因为突然站立时血液无法快速回流到心脏和大脑,这样就会因为心脏以及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胸闷、心慌、头疼等多种现象。建议平时尽量不要久蹲久坐,而且发生体位转变时一定要尽可能放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