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需采取综合治疗的措施,大部分以内科治疗为主,病情危重或者有继发因素的患者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期间必须加强护理,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标,术后要进行规范康复训练,可配合物理治疗,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以下是脑溢血的具体恢复方法。

1.内科治疗。内科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等,可适当使用利尿剂,比如甘露醇、果糖甘油等,以及时降低颅内压,避免形成脑疝,降低死亡的风险。在降压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每隔5~10分钟要检测一次血压。如果出血量比较多,需使用止血剂,比如止血环酸、氨基己酸等。
2.外科治疗。如果是重度脑溢血,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损伤,手术方式主要有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及微创手术等。如果伴有意识障碍、脑积水等,可进行脑室引流术。
3.康复治疗。发生脑溢血后,如果生命体征平稳,病情比较稳定,需及早接受康复训练,包括功能训练、运动训练及协调训练等,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4.物理治疗。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同时,也可以接受物理治疗,比如电刺激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
以上是脑溢血的恢复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康复治疗及物理治疗等,其中内科治疗是主要方法,适合轻症和中症患者,重症患者常常要接受外科治疗。这种病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直接相关,不少患者会遗留各种后遗症,比如吞咽困难、语言困难、运动障碍等,需要长期接受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