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多发于青少年时期,主要是遭受强大暴力冲击而受伤。此病脱位的位置也会有很多种情况,所造成的伤害也会不同,也需要进行不同的治疗。那么中医是否能治疗髋关节脱位呢?答案是,能。接下来我来为大家分享几个中医疗法!
固定方法:复位后,可采用皮牵引或骨牵引固定,亦可在患肢两侧置砂袋防止内、外旋,牵引重量为5~7kg。
(一)后脱位:一般维持在髋外展30°~40°中立位3~4周。
(二)前脱位:维持在内旋,内收伸直位牵引4周左右,避免髋外展。
(三)中心脱位:中立位牵引6~8周,要待髋臼骨折愈合后才可考虑解除牵引。
(四)陈旧性脱位:皮牵引4周,重量3~5kg。
复位手法:一般采用腰麻或硬外麻醉。
(一)后脱位:
1.屈髋拔伸法:患者仰卧于木板床或铺于地面的木板上。助手一人以两手按压髂前上棘以固定骨盆。术者面向病人,弯腰站,骑跨于患肢上,用双前臂、肘窝扣在其患肢腘窝,使其屈髋、屈膝各90°,顺势拔伸,若内旋、内收较紧,可先在内旋、内收位顺势拔伸。然后垂直向上拔伸牵引,使股骨头接近关节囊裂口,促使股骨头滑入髋臼,当感到入臼声后,再将患肢伸直,即可复位。
2.拔伸足蹬法:患者仰卧,术者两手握患肢踩部,用一足外缘蹬于坐骨结节及腹股沟内侧(左髋脱位用左足,右髋脱位用右足)。手拉足蹬,身体后仰,协同用力,即可复位。
(二)前脱位:
1.反回旋法:即反Bigelow法。
2.侧牵复位法:患者仰卧于木板床上。一助手以两手按压两髂前上棘以固定骨盆,另一助手用宽布带绕过大腿根部内侧,向外上方牵拉;术者两手分别扶持患膝及踝部,连续伸屈患髋,在伸屈过程中,可慢慢内收内旋患肢,即感到腿部突然弹动,同时可听到响声,畸形可随着响声消失,示复位成功。
(三)中心脱位:
1.拔伸板拉法:若轻微移位,可用此法。患者仰卧,一助手握患肢踝部,使足中立,髋外展约30°,在此位置下拔伸旋转;另一助手把住患者腋窝,行反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先用宽布带绕过患侧大腿根部,一手推骨盆向健侧,另一手抓住绕大腿根部之布带向外拔拉,可将内移之股骨头拉出,触摸大转子,与健侧相比,两侧对称等高,即为复位成功。
2.牵引复位法:即上文所述双向牵引复位法。
(四)陈旧性脱位:手法复位的适应症,术前准备,复位及术后处理详见‘西医治疗’栏。
由此可见,中医治疗髋关节脱位有很多形式及方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样重要的是患者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起居上注意,吃清淡的食品,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病情,而且病人痊愈后要避免过于暴力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