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时,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甚至是呕血、休克,这时候往往会变成慢性糜烂胃炎,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慢性胃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以黑便为多,持续3~4天即自动止血,数月或数年后再复发。少数患者出血量很大,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应该引起患者、医生足够重视。
当慢性胃炎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时,止血治疗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能够及时地止血,将会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下面详细了解一下慢性胃炎并发消化道出血时如何应对出血的情况。
1.一般治疗
大出血宜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头侧位,以免大量呕血时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禁食。
2.补充血容量
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收缩压低于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全血。肝硬化患者应输入新鲜血。对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出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加入盐水口服或作鼻胃管滴注,也可使用凝血酶口服应用。
3.内镜直视下止血
对于门脉高压出血者,可采取急诊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注射组织胶或硬化剂如乙氧硬化醇、鱼肝酸油钠等。
4.血管介入技术
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垂体后叶素或三腔气囊管压迫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采用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手术(TIPS)结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5.手术治疗
经上述处理后,大多数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停止。如仍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考虑口腔或脾肾静脉吻合等手术。
在此同时,呼吁人们爱护自己的身体,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平时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引起引起胃肠道的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