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作为人类的十大疾病杀手之一,让人谈之色变,而恶性淋巴瘤作为癌症的一种,给患者和患者的家人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痛苦,这个时候的人类显得异常的弱小和无助。那么,恶性淋巴瘤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中医学认为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不是局部性疾病,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肿瘤作为一类疾病而非一个病,其致病因素比较复杂。综观古代文献资料,祖国医学对肿瘤病因的认识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所谓外因者,主要指外界特别是大自然中的一切致病因素,如不良精神因素、先天不足及脏腑功能失调等。而且在强调外因的同时尤重内因,认为肿瘤是外邪、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多种病因综合作用而致机体阴阳失调,经络气血运行障碍,引起局部气滞血瘀、痰凝、热毒、湿聚等相互胶结而成。具体论述如下。
第一,阴阳失衡,在正常情况,阴阳平衡而调和,气血通畅,周而不息。如寒凉之邪侵袭机体,损耗阳气,阳虚则寒,寒者易凝,气机受阻,失其通顺,血失流畅,滞而不行,瘀结不散,渐成瘤块。阴阳失衡又可始于内环境失调,寒邪内生,亦可导致上述病理过程,渐成肿块。《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云:“喜怒不适,寒湿不时,邪气胜之,积聚已留。”这说明了内因和外因对人体致瘤的作用。治疗应着重于调和阴阳,促其平衡,以复其常。
第二,脏腑失调,脏腑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脏与脏、腑与腑、脏腑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功能非常协调。但当一个脏、腑或一个以上的脏、腑受到外因(邪气、邪毒) 或内因的异常作用,发生脏腑功能失调,如七情刺激,致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气血瘀结,日久不散,渐成肿块。因外邪或内因伤及肺、脾、肾,致三脏虚弱,肺虚失其通调水道,脾虚失其水湿健运,肾虚失其水液之蒸化、开阖,水液失于输布、运化和通调,以致水湿停聚而成饮。饮得邪热煎熬,浓聚而为痰,日久不化而成痰核,阻塞脉络,障碍气机,气血阻滞,日积月累,结成肿块。正如《丹溪心法》所言:“痰之为物,随气升降,元处不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
第三,气血失和,气是人体功能活动的动力,血是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来的营养物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气为血帅,血为气行,津液由气推动,随血运行,周流全身,气血在人体中循行不息,以调和为正常。所谓“气血和,百病不生”。气有先天之元气和后天营养脏腑组织的水谷之精气及由肺吸人的大自然之清气,气中任何一方发生紊乱或是血中任何一点失常,皆可发生气血不和,致气滞血瘀,日积月累,血瘀不散,气郁不解,终必形成瘤块。
第四,正气虚弱,正气是由先天之元气和后天之宗气而成,正气健则身自强,正气虚则体质弱。《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是指人体对致病因子反应的强弱及人体生理状况的盛衰,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是病邪盛实。正气虚弱,防邪能力低下,不能与病邪抗争,发而为病。如《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常人体正气充盛,病邪难入,若正气为内因或外因所伤,则有可能造成肿瘤。张景岳云:“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医宗必读》:“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正气虚弱是导致肿瘤疾病的内在因素。
以上便是关于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介绍,想必读者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读者还存在疑惑,可以到医院进行咨询和进一步的了解,患者的话则要尽快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