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占位病变有脾脏囊肿、脾结核、脾脏恶性肿瘤等。
1.脾脏囊肿:脾脏占位性病变常见于脾脏囊肿,属于良性病变,可能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外伤、出血等原因导致,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才可明确具体原因,同时根据检查结果来决定如何治疗,如果囊肿较小,患者没有其他的异常症状表现,可不进行治疗。但是,如果囊肿较大,需要采取手术对一部分脾脏组织进行切除。
2.脾结核:脾结核主要是由于结核菌感染引起,发生感染后可引起脾脏发生占位性病变,形成结核,引起脾脏肿大,多数还会伴有全身乏力、体重减轻,晚间不时出现间歇性发热等症状。对于脾结核可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
3.脾脏恶性肿瘤:脾脏占位性病变还可能是由于恶性肿瘤发生导致,而恶性肿瘤是由于脾脏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无限增殖引起,可对脾脏产生压迫,引起疼痛。对于脾脏恶性肿瘤需要及时明确病情,然后选择手术切除或是放疗以及化疗进行治疗。
脾脏占位性病变一旦发生后需要尽快确定病情,及时采取治疗,避免恶性肿瘤发展至后期影响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