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胆红素是由于胆道梗阻或是肝细胞受损引起,需要对肝功能以及胆道进行检查才可以明确具体病因。
尿胆红素是红细胞发生破坏之后的一种代谢产物,通常分子比较小,可通过肾小球进行过滤,因此正常人不会存在尿胆红素。但是如果胆道发生梗阻,胆汁无法顺利排出,尿胆红素发生代谢障碍,此时患者可出现体内尿胆红素过高。对于胆道梗阻需要明确具体的原因,如果是由于结石或是炎症引起,需要对患者进行胆切除手术,术后尿胆红素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除了胆道梗阻之外,肝细胞发生受损也会造成尿胆红素的产生。肝细胞受损多数是由于患者发生病毒性肝炎、酒精肝或是脂肪肝导致,受病情影响肝细胞死亡之后内部的尿胆红素会被大量释放,引起尿胆红素水平升高。由于肝细胞受损引起的肝功能下降通常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减轻对肝脏的危害来减缓病情的发展速度。
尿胆红素产生之后对人体的危害极大,长期病情发展可能会造成严重肝功能减退,危及个人生命,所以需要尽快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