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颜色深黄色可能是生理性因素造成的,也可能与病理性因素有关。可通过多饮水、养成良好排尿习惯、改善饮食、就医检查并治疗等方式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一、生理性因素
造成尿液深黄色的生理性因素主要有当天饮水量过少、长时间憋尿、饮食影响等。
1.当天饮水量过少:尿液是由肾脏生成、经输尿管、膀胱排出的含有大量代谢中产物的液体,尿液中有96%-97%都是水分,其余则是尿素和各种代谢废物。如果当天饮水量过少、尿液被浓缩,尿素含量增加,就会导致尿液变成深黄色,可通过多饮水的方式缓解。
2.长时间憋尿:尿液在生成之后,会储存在膀胱内。如果有尿意却没有排尿,尿液中的代谢废物含量会逐渐增加,导致尿液颜色加深。在排尿时,也会有排尿不净、排尿无力等表现。长期憋尿还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类疾病出现的几率,因此在产生尿意时,应当及时排尿。
3.饮食影响:部分食物中含有黄色素成分,比如胡萝卜、南瓜等。虽然食物的营养物质可以被吸收,但色素却不会被吸收,反而是随着血液循环被肾脏代谢、进入尿液中,继而改变了尿液的颜色。在停止进食色素类食物后,短期内小便颜色就会恢复正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二、病理性因素
尿液颜色深黄色、如同浓茶一般也可能与病理性因素有关,常见于各类肝胆疾病。比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癌、胆囊结石等。这类疾病会造成胆红素代谢异常、胆汁排出障碍。大量胆红素无法被代谢、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又渗透到了尿液中,就会改变尿液颜色。建议先就医做尿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尿液颜色深黄色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饮食过于单一、合理安排三餐食物搭配。同时要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每日饮水量应维持在1500-2000ml左右。如果尿液颜色深黄色持续存在,需及时就医筛查,以免错过疾病诊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