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后一个月还肿胀能走路可能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关节囊撕裂、关节内软骨损伤等情况导致,虽然可以走路,但是还应当进一步接受治疗,避免影响关节功能。
1.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脚崴后局部出现肿胀属于正常情况,如果一个月尚未恢复,多数是由于关节外侧韧带发生损伤导致水肿尚未消除引起,虽然可以走路,但是走路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疼痛感。如果病情较轻可通过多注意休息,促进局部恢复,但如果病情较为严重,还应当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需要对韧带进行修复和缝合,手术过后应当避免走路。
2.关节囊撕裂:脚崴之后如果造成关节囊发生撕裂,踝关节腔内部产生大量积液,就会导致肿胀持续一个月不恢复,不过可以正常走路。还需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应当采取穿刺抽液的方法将局部积液清除,这样可有效缓解肿胀。
3.关节内软骨损伤:如果脚崴引起关节内软骨组织产生损伤,就会引起无菌性炎症,造成局部水肿,由于软骨组织恢复相对较慢,肿胀可能会持续一个月的时间,期间内虽然尚未恢复,不过已经可以走路。此种情况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
平时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小心,避免发生脚崴的情况,一旦出现之后,还需要及时接受治疗,治疗期间内也要多多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