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一般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一般一个月左右病毒DNA会逐渐降下来。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通常是肝脏部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发的疾病,需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恩替卡韦分散片等,一般在配合医生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后,一个月左右可以使病毒DNA逐渐下降,不仅可以改善肝炎的病情,还能够有效避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等。一般在服用抗病毒药物三个月左右,如果病毒数量没有明显的下降,有可能是自身对药物产生耐药性,需要及时配合医生更换其他抗病毒药物。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每6~12个月左右做一次肝功能检查,肝脏彩超检查,明确肝脏的具体情况。而且在生活中还应做到戒酒,酒精中含有大量的乙醇,在进入体内以后通常是由肝脏代谢排出体外的,如果大量喝酒可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有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