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发展到癌的时间无法确定,这与肝炎的严重程度及其是否存在有肝硬化而定,因此在发病后需重视疾病的治疗工作。
病毒性肝炎是一组传染性慢性肝病,病发后可通过消化道、血液以及体液等途径进行传播,可引发黄疸以及肝脏增大等。该病存在有癌变的可能,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容易促进原发性肝癌的形成,但具体的形成时间无法确定,这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如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控制,则病毒处在相对稳定的静止期,此时肝脏部位恶性肿瘤的几率非常小。但对于病毒复制明显的人群,且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导致症状持续发展,甚至会出现肝硬化,严重者有可能在五年内发展成为癌。
因此病毒性肝炎应当定期抽血进行甲胎蛋白测定,如显示为甲胎蛋白进行性升高,且经上腹部的彩超检查提示肝脏有低回声性肿物时,应当提高自身的警惕。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韦分散片等药物治疗,同时合理安排日常饮食,做到营养物质搭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