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通常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的医学名称为发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发热后,体温超过38.5℃,物理降温无效,可考虑口服布洛芬类药物治疗。

发热是指机体温度超过37℃的病理性状态,发热本身并不是疾病,而是疾病造成的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发热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发病后的1~2天体温呈上升趋势,可达到38.5℃以上,第3~4天体温反复,并逐渐下降到37℃以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发热,可先对症进行物理降温治疗,如减少衣物穿着、注意室内通风、冷敷额头、温水擦拭身体、泡温水澡等,都能起到降温效果。
如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过物理降温后,体温没有下降趋势,达到38.5℃以上,可考虑对症进行药物治疗。布洛芬是常见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其既能够起到退热效果,又能缓解发热造成的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发热,可以口服布洛芬治疗。需要注意布洛芬不能连续服用,每次用药间隔应在4~6小时以上。
除了布洛芬之外,对乙酰氨基酚片、吲哚美辛肠溶片、萘普生片等药物,也能起到解热效果。如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用药后仍然没有退热,连续发热超过2天,需要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