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抗结核药肝功能受损,绝大部分患者能恢复正常,因为肝脏细胞代偿能力较强,经过科学治疗后会逐渐恢复。
抗结核药是用于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药物,常见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发的疾病类型有肺结核、肾结核等。抗结核类药物类型有利福平片、异烟肼片、吡嗪酰胺片等。由于抗结核类药物需要在肝脏内代谢,所以部分药物在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肝功能损伤,进行检查时多提示血清转氨酶升高。
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筛查。如果血清转氨酶在40~200U/L之间,无需停止用药,可定期就医复查。如果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大于200U/L,需要停止服用抗结核类药物,并口服保肝降转氨酶类药物治疗,常见药物类型有复方甘草酸苷片、还原型谷胱甘肽片、乙酰半胱氨酸片等。在经过科学治疗后,肝功能即可逐渐恢复正常。
需强调的是,抗结核药物可能需要长期服用,且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用剂量。因此,在用药期间需要严格遵照医嘱科学用药,并定期就医复查肝功能。在抗结核治疗期间,也应加强个人生活护理。比如戒烟戒酒、保持规律睡眠、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注意劳逸结合等,都能辅助提高免疫机能、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