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吃药期间头晕不正常,可能是出现了低热、药物不良反应、空洞型肺结核等问题。
1.低热:肺结核在发病初期,可出现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其中以发热较为常见。肺结核造成的发热体温多在37.4℃~38℃,属于低热范围内。肺结核低热可持续数周左右,其在午后出现,表现为头晕、轻度头痛、脸颊和手心发热、脚心有潮热感等。
2.药物不良反应:在确诊为肺结核后,为避免病情持续发展,需进行针对性治疗,选择抗结核类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常见抗结核药物类型有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在用药期间,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系统工作障碍,进而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
3.空洞型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是肺结核的其中一个类型,其也被称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即便用药治疗,效果也多不理想。在用药期间受肺功能下降、大脑组织缺血氧供给的影响,可出现暂时性脑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晕头痛、胸闷气短、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除了和以上三类因素有关外,也可能与自身患有高脂血症、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有关。建议先进行观察,必要时就医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对症选择适合的调理和治疗方案。在肺结核治疗期间,应加强个人生活护理,定期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