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部位疼痛可能与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因素有关。建议对症进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1.腰肌劳损:腰肌劳损属于功能性疾病,其与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大量进行体育运动、长时间久坐等多种因素有关。腰肌劳损病发后的典型症状为腰部和腰骶部酸痛、局部压痛等。腰肌劳损可先通过卧床休息、热敷、局部推拿按摩等物理治疗方式缓解。若物理治疗效果不佳,可对症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常见药物类型有塞来昔布胶囊、吲哚美辛肠溶片等。
2.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属于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常见症状为腰骶部疼痛、骨关节酸痛、肌肉疲劳、局部压痛和叩击疼痛等。骨质疏松症可通过口服药物治疗缓解,常见药物类型有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
3.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对脊神经根造成压迫和刺激,容易出现腰骶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通过制动休息、推拿按摩、牵引治疗等物理治疗方式缓解。若物理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口服药物治疗,常见药物类型有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盐酸乙哌立松片。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严重神经损伤,也需进行手术治疗。
除以上三类常见病因外,腰骶部位疼痛也可能与腰椎管狭窄、腰椎压缩性骨折等因素有关。建议先就医进行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遵照医嘱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在疾病治疗期间,建议加强个人生活护理。比如短期内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避免长时间久坐、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等,都对病情恢复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