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引起的高血压被称为颈性高血压,颈性高血压在原发病控制稳定、血压下降后可以停药。
颈椎病在病情发展期,会直接或间接刺激颈交感神经节或椎动脉,并造成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紊乱,导致高血压发病。颈性高血压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颈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视力障碍等。颈性高血压病程多在一年以上,合理治疗颈椎病后,血压会逐渐恢复正常。
颈性高血压首先需要针对颈椎病进行治疗,常见治疗措施有物理治疗(牵引治疗、运动疗法、手法推拿按摩、热疗等)、药物治疗(常见药物有硫酸氨基葡萄糖片、硫酸软骨素胶囊、布洛芬胶囊等)、手术治疗等。如果颈性高血压症状较重,也可对症给予降压药治疗,常见药物有硝苯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等。在颈椎病得到有效控制、血压下降后,颈性高血压即可停止服用降压药。
需强调的是,并非所有颈性高血压都能够停药,如果血压持续控制不稳定,停药后血压再次升高,颈椎病较为严重,可能需要长期口服降压药。建议颈性高血压遵照医嘱用药,定期就医复查。同时,颈性高血压也需做好个人生活护理,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保持规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