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用的五类降压药主要包括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噻嗪类利尿剂,由于药物类型不同,所以副作用也是不同的。具体分析如下:
1.钙离子拮抗剂:常见的主要包括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等,由于血管扩张面部会出现潮红的副作用,还可能会出现恶心、腹胀、牙龈增生、脚踝部水肿等副作用。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包括卡托普利片、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等,可能会伴随着皮疹、心动过速等副作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症状。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抑制剂:代表药物主要包括厄贝沙坦片、缬沙坦片等,通常会出现头痛和水肿等副作用,但症状相对较轻,多呈现一过性的。
4.β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主要有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替洛尔片等,可能会出现心跳减缓、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或心绞痛的现象。
5.噻嗪类利尿剂:临床常用药主要包括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通常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从而伴随着口干、口渴、恶心、肌肉痉挛等副作用。
如果自身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可以不用进行特殊治疗。如果自身的副作用较大,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