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通常是指足跟疼痛,站岗时足跟疼痛可能与周围肌肉劳损、脂肪垫炎、足底筋膜炎、足跟骨质增生症、跟骨滑囊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对症进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周围肌肉劳损:长时间久站下肢肌肉处于紧绷状态,容易出现细微损伤,进而发展为肌肉劳损。其典型症状为局部肌肉劳累酸痛、压痛、活动范围受限等,严重情况下可形成肌肉硬结。建议通过热敷、手法治疗、制动休息等物理治疗方式缓解。同时也可遵医嘱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
2.脂肪垫炎:其实出现在足跟部脂肪垫的无菌性炎症,与身体长时间负重活动有关。其发病后的主要症状为足跟部疼痛,特别是在长时间久站或起床活动时疼痛明显。建议遵医嘱外用药物或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物缓解,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复方辣椒碱乳膏、塞来昔布胶囊、萘普生片等。
3.足底筋膜炎:其是出现在足底肌腱以及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其诱发因素与长时间久站、过度运动等有关。发病后的主要症状为足跟部疼痛、局部压痛等,在久站或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适当休息后可逐渐缓解。建议通过急性期冰敷、超短波治疗、电疗等物理治疗方式缓解。同时在医生指导下配合口服消炎镇痛、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如吲哚美辛肠溶片、洛索洛芬钠片、活血化瘀丸等。
4.足跟骨质增生症:足跟骨质增生即跟骨骨赘,患病后可有足跟或足底疼痛、肿胀等表现。可以遵医嘱应用镇痛抗炎药来缓疼痛症状,如塞来昔布胶囊、吲哚美辛片等,也可以通过理疗、热敷、红外线照射、手术切除骨刺来治疗。
5.跟骨滑囊炎:跟骨滑囊炎的症状是脚后跟和脚底疼痛、酸胀。过度地行走、运动和负重锻炼后,疼痛会更为严重,在休息后疼痛可以缓解。通常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如减少足跟部的负重、足跟部多烫洗,多热敷,烫洗热敷以后足跟部轻揉按摩理疗等。保守治疗效果不良时,建议选择手术治疗。
除以上三类常见因素外,还可能与踝关节不稳等因素有关。建议先就医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遵照医嘱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相关疾病治疗期间,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久站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