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外侧疼痛考虑与跟骨周围肌肉劳损、跟骨滑囊炎、跟腱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对症进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跟骨周围肌肉劳损:跟骨位于足后下部,其构成了足跟形状,周围有大量软组织和肌肉分布。长期久站不活动、进行重体力劳动、短时间内剧烈运动等都可导致其周围肌肉劳损。发病后的主要症状为一侧肌肉酸痛或胀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急性发作期可通过制动休息并抬高患肢、手法推拿按摩、热敷或温水泡脚等物理治疗方式缓解。若疼痛不耐受,可考虑外用中成药物缓解,如云南白药膏、麝香追风膏等。
2.跟骨滑囊炎:其是跟骨周围滑囊受损后出现的急性或慢性无菌性炎症,初期表现为局部组织变硬、有压痛红斑形成,之后可出现自发性疼痛、滑囊增大、局部形成疼痛性红色肿块等症状。急性发作期可通过加压包扎、冰敷等物理治疗方式缓解。若物理治疗无效,可考虑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等。
3.跟腱炎:其是跟腱反复剧烈拉伸后产生的劳损性损伤、属于无菌性炎症的一种。发病后的主要症状为跟腱周围组织和内部疼痛、酸痛、局部压痛、踝关节和软组织僵硬等。可通过使用支撑垫、穿着步行靴、制动休息、手法治疗、热疗等物理治疗方式缓解。若疼痛不耐受,也可考虑口服镇痛类药物治疗,如吲哚美辛肠溶片、萘普生片等。
除以上三类常见因素外,还可能与骨质疏松症、风湿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先进行观察,必要时就医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对症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相关疾病治疗期间,需注意劳逸结合、短期内避免长时间行走或进行剧烈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