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炎通常是指足底筋膜炎,其可能与肌腱和筋膜长期过度劳损、外伤、扁平足等因素有关。
1.肌腱和筋膜长期过度劳损:如肥胖、女性长期穿着高跟鞋、长期久站、进行重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等,都可能会造成足底肌腱和筋膜损伤,进而发展为无菌性炎症。
2.外伤:如踝关节扭伤、足部受到剧烈撞击或挤压、被尖锐物品刺伤等,都可能会造成肌腱和筋膜损伤、撕裂,进而诱发该疾病。除此之外,外伤未及时治疗、护理不当,也可能会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足底筋膜炎。
3.扁平足:其指的是先天性因素或后天因素造成的足弓塌陷或缺失,足底部呈扁平状态,属于常见的足部畸形。该疾病容易造成跟腱挛缩、前足移位和中足松弛,影响足底部肌腱和筋膜稳定性,腓骨可能会与跟骨互相摩擦,并导致足底筋膜炎发病。
除以上三类常见因素外,还可能与骨质疏松、足跟骨质增生、退行性骨关节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先就医检查,遵照医嘱进行物理治疗(如制动休息、手法推拿按摩、超短波治疗、电疗等)、口服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吲哚美辛肠溶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必要时可考虑局部封闭注射治疗。在疾病治疗期间,也需加强个人生活护理,如穿着舒适的鞋袜、避免长时间久站、短期内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