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临床中像颗粒剂、散剂、泡腾片等药物容易吸湿,会发生潮解。
1.颗粒性:临床上像小柴胡颗粒、板蓝根颗粒、消栓颗粒等,因其中有糖类成分的参与,会使颗粒蓬松多孔,因此在潮湿环境中极易潮解、结块。
2.散剂:散剂的表面积比其他剂型大,因此吸湿性较显著,如蒙脱石散、猴枣散、冰硼散等这些药物易发生潮解,还会发生变色、结块、使药效降低。
3.泡腾片:像克霉唑泡腾片、维生素C泡腾片和阿司匹林泡腾片等,在吸潮后遇水即产生气体,导致泡腾片膨胀、变形、破裂,极易潮解、变质。
此外,像银黄含片、锡散、外用溃疡散等中成药密封性不好,导致变质的同时,也容易发生潮解。如果家里有开封未用完的中药饮片,应尽量使用密封容器储存,当环境过于潮湿或药品较易吸湿,可加干燥剂保存。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受潮的药物,以免影响药物疗效,影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