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葡萄糖通常是指静脉滴注葡萄糖,静脉滴注葡萄糖后尿糖3+,可能与妊娠、给药剂量过大、给药速度过快、自身患糖尿病、自身患肾脏疾病等有关。需要立刻停止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检查,必要时给予降糖药物治疗。
1.妊娠:妊娠时,子宫向后压迫肾脏,会导致肾脏损伤,肾糖阈会下降,也可能出现尿糖3+的情况。此时要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一般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措施。
2.给药剂量过大:静脉滴注葡萄糖多用于治疗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低血糖、高钾血症等疾病。正常情况下,静脉滴注液体中的葡萄糖含量并不高,多数是选用的5%葡萄糖,其并不会对机体代谢造成影响。如果给药剂量过大、葡萄糖浓度过高,即可导致短时间内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肾脏代谢负担增加,继而出现尿糖体征。这种情况下,应立刻停止治疗并进行观察,随着给药停止,血浆葡萄糖浓度会逐渐恢复正常。
3.给药速度过快:静脉滴注过程中,可能出现静脉滴注不畅或者给药速度过快等问题,也导致血糖波动,进而影响尿糖水平。这种一般是一过性的尿糖水平增高,调整给药速度观察,如没有恢复,及时停止给药。
4.自身患糖尿病:如果停药后仍然有尿糖体征,且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都已经超过正常标准,则可能与糖尿病有关。需要明确糖尿病具体类型后,遵医嘱对症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如1型糖尿病应考虑注射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可遵医嘱先考虑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吡嗪片、格列齐特片等。若口服药物效果不理想,可考虑联合胰岛素治疗。
5.自身患肾脏疾病:患有肾脏疾病会存在一定的肾功能不全,导致肾糖阈降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出现尿糖3+的情况。此时要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针对性治疗,如药物治疗、营养治疗、透析和肾移植等。
建议患者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结合自身实际病情、病情严重程度调整适合的治疗方案。在疾病治疗期间,也需做好个人生活护理。如避免进食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戒烟戒酒、每餐进食6~7分饱等。患者还应遵照医嘱定期、定时监测血糖,观察血糖浓度是否稳定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