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宝宝睡觉出汗衣服都湿透可能和环境温度过高、缺钙、缺锌、流行性感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因素有关,建议尽快带宝宝就医,结合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1.环境温度过高:如果周围环境温度过高,宝宝为了维持体温平衡,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散热,容易出现睡觉时衣服汗湿的现象。家长需要给宝宝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如果温度较高可以通过开空调或风扇等方式使室内温度降低,此时宝宝全身汗湿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2.缺钙:若宝宝机体存在缺钙的现象,可能会刺激中枢神经,从而导致神经兴奋性较强,也可能会诱发大量出汗的现象,此类宝宝还可能存在睡眠不安稳、身材矮小等症状。家长可以在阳光较为温和时带宝宝照射太阳,也能给宝宝适当补充牛奶、大豆等钙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若宝宝缺钙情况较为严重,也能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复方锌铁钙口服溶液等钙剂进行补钙。
3.缺锌:锌元素对维持汗腺功能有着重要作用,若宝宝存在缺锌的现象可能会导致皮肤大量出汗,此类宝宝还可能出现味觉减退、厌食等异常症状。家长可以给宝宝补充瘦肉、鱼肉等富含锌的食物,若宝宝缺锌状况较为严重,也能按照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硫酸锌口服溶液等锌剂进行治疗。
4.流行性感冒:宝宝若患有流行性感冒后,流行性病毒可能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从而产生发热症状,此时为了调节机体平衡,容易有大量出汗的情况,这时宝宝一般还会存在咽喉肿痛、鼻塞等异常症状。若体温没有达到38.5℃,可以通过温水擦拭皮肤以及在额头、腋下等部位贴医用退热贴等物理治疗方式辅助宝宝降温,而若宝宝体温超过38.5℃,则需要听从医生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颗粒等退热药物进行治疗。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果宝宝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现象,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较多,机体新陈代谢速度较快,容易释放较多的热量,从而导致宝宝睡觉时大量出汗,此类患者还可能出现焦躁、体重减轻等症状。此时尽量不要让宝宝食用紫菜、海带等富含碘元素的食物,以免刺激病情发展,能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
家长在给宝宝治疗期间需要多关注宝宝的状况,若发现体内出现其他新的异常反应,需要尽快告知医生,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