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总蛋白偏高可能是生理因素、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因素导致,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改善病情。具体可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生理因素:如果进行剧烈运动或是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下,可导致肾脏血管发生充血和痉挛,肾小球过滤膜通透性升高,可引起蛋白质流失,引起相关症状。属于正常的生理因素,一般无需进行特护治疗,在休息一段时间或是情绪得到缓解后可恢复正常。
2.尿路感染:如果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由于细菌持续增殖可引起尿道炎症,尿路黏膜上皮受损,可导致尿总蛋白偏高。对于尿路感染需要根据医生的规定使用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片等进行治疗,可以抑制细菌增殖,缓解局部炎症。日后还需要定期更换内衣,注意局部卫生。
3.肾小球肾炎:受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影响,可导致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由于肾功能持续下降,肾小管滤过能力降低,可导致尿液中总蛋白偏高。对于肾小球肾炎可根据医生的规定使用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进行治疗,可以促进体内水肿排出,减轻病情表现。日后还需要减少含钾、钠食物的摄入比如海带、龙眼等。
4.狼疮性肾炎:如果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由于免疫系统对肾脏发起攻击,可导致狼疮性肾炎的发生,病情可引起肾功能下降,引起相关检查结果。对于狼疮性肾炎可根据医生的规定使用甲氨蝶呤片、环孢素胶囊等进行治疗,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减轻体内炎症。
5.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主要是血糖过高导致肾脏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肾脏供血不足,可引起肾功能下降,引起尿总蛋白升高。对于糖尿病肾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进行治疗。日后还需要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可以适量吃一些荞麦、玉米等。
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多注意休息,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同时控制食盐的摄入,保持积极的心态,定期检查尿常规,确定病情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