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掌一般指足跟,足跟疼可能是过度活动、体重过大、外伤、跖腱膜炎、关节炎等造成的,可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后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过度活动:长时间行走或运动过度,足底的皮肤组织和骨骼反复受到摩擦,就会感到疼痛,一般充分休息后可见明显缓解,还可辅助按摩,可顺时针对足跟疼痛部位进行按压,每次3~5分钟,反复5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体重过大:体重超过正常范围者,身体脂肪堆积过多,重量过大,足跟作为身体的承重部位之一,持续的负重不断挤压就会出现疼痛感。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减重,少吃高油高糖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加快脂肪消耗。
3.外伤:足跟遭受刀割、撞击等损伤时,骨骼及周围软组织水肿、充血,就会感到疼痛。患者应以休息为主,减少足跟活动,使用冰袋进行冷敷10-15分钟,加快淤血的消化吸收,减轻症状。
4.跖腱膜炎:跖腱膜止点慢性炎症导致足跟疼痛,晨起或休息后可适当缓解,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牵伸和矫形治疗,限制患肢活动,较严重时还可进行足底筋膜切开术,去除病灶。
5.关节炎:当炎症破坏足跟的骨质结构后,很容易会感到足跟疼痛,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镇痛消肿,缓解症状。
平时应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蔬果,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尽量选择合适的鞋子或鞋垫,保护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