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闷冒虚汗即胸闷、出虚汗,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植物神经紊乱、低血糖、缺铁性贫血、慢性支气管炎等原因造成的。建议尽早就医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遵照医嘱进行调理或治疗。
1.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后诱发的急性炎症,以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较为多见。发病后的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在严重情况下,也可有胸闷、出虚汗、发热等症状。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能在7~10天恢复。如果症状不严重,可先考虑卧床休息、多喝温水,通过热敷鼻部的方式缓解症状,建议用拧干的热毛巾敷在鼻部10~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
2.植物神经紊乱:属于神经症的一种,其可导致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副交感神经功能被抑制,进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出虚汗、呼吸急促、四肢乏力、失眠等症状。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和剧烈体育运动、避免熬夜晚睡。待症状缓解后,可根据自身体重基数选择适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慢跑、快步走、瑜伽等,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
3.低血糖:指的是血浆葡萄糖低于2.8mmol/L的病理性状态,发病后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出现面色苍白、出虚汗、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全身乏力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制动休息,可通过口服葡萄糖溶液、吃含糖较多的食物缓解,如糖块、白糖水、红糖水、蜂蜜水等。
4.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元素摄入缺乏或利用不足诱发的贫血类型,患者可能会有面色苍白、全身乏力、胸闷、出虚汗、头晕、耳鸣等多种症状。日常应摄入含铁量较多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菠菜、海鲜等。必要时可遵照医嘱口服铁剂治疗,如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
5.慢性支气管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分泌增加、支气管痉挛,进而出现咳嗽、咳痰、胸闷、出虚汗、胸痛等症状。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如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吸入用盐酸氨溴索等。
除以上几类常见因素之外,还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有关。相关疾病治疗期间,应遵照医嘱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具体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