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一般指心悸。吃完午饭心悸可能和情绪过度紧张、胃食管反流、高血压、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原因有关,建议尽快就医,遵医嘱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缓解。
1.情绪过度紧张:吃完午饭后,如果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可能会引起心悸。建议调整心态,适当深呼吸,放松身体,减轻精神压力,也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如听音乐、看书等,一般情绪稳定后,这种情况就会消失。
2.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迟、饮食不当等可能会导致胃食管反流,如果反流物刺激到迷走神经,就会引起心悸,患者还会出现胃灼热、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建议餐后处于直立位,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减少高脂饮食,比如炸鸡、肥肉等,忌食咖啡、巧克力等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治疗。
3.高血压:遗传、肥胖、饮食不当等可造成高血压,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体内血管壁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就可能引起心悸,通常伴随头晕、头痛、无力等表现。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少吃高脂肪食品,如炸鸡、肥肉等,限制糖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苹果、橘子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如慢跑、游泳、散步等,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苯地平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治疗。
4.心肌炎:心肌炎可能和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有关,心肌发生炎症后,影响心脏功能,就可能导致吃完午饭心悸,还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建议多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情绪波动,减轻心脏负担,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香蕉、苹果、鱼肉等,可咨询医生后使用阿昔洛韦胶囊、呋塞米片等药物缓解。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病与遗传、血脂异常等有关,如果患有该病,吃完午饭后消化道血液供应增多,加重心脏负荷,导致交感神经亢奋,就可能引发心悸,通常伴随乏力、胸痛等症状。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戒烟限酒,不吃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肥肉等,可按医生意见使用替格瑞洛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缓解,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如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建议合理安排日常饮食,保证饮食营养丰富、均衡,适当运动,遵医嘱规范用药,有利于身体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