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第三天哭闹不止的原因有环境因素、缺乏安全感、饥饿、乳糖不耐受症、肠痉挛等。建议先就医咨询,明确病因后对症调理或治疗。
1.环境因素:子宫内环境和外界环境不同,新生儿在密闭宫腔内可以触碰到子宫壁,且内环境和温度较为稳定。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穿着衣物过厚或者室内温度过低等,都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哭闹。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家长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恒定,维持在22℃左右即可,避免给新生儿穿着过厚的衣物、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尿布或纸尿裤。
2.缺乏安全感:新生儿刚脱离母体,对周围环境难以适应,初期可能缺乏安全感,并出现哭闹、睡眠不安稳等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家长可通过轻轻抚摸新生儿、盖一床被子、抱着睡着后轻轻放下等方式缓解。注意需避免长时间抱新生儿,在其睡着后就应当轻轻放下,以免形成依赖。
3.饥饿:如果家长喂养不当、母乳分泌较少,即可造成饥饿,新生儿会通过哭闹表达需求。正常情况下,建议每隔2~3小时喂养一次新生儿,注意间隔不宜过长。如果母乳分泌较少,建议配合配方奶粉喂养,应选择新生儿专用的配方奶粉。
4.乳糖不耐受症:刚出生的新生儿小肠黏膜可能会缺乏乳糖酶分泌,无法对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乳糖消化和吸收,进而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并导致哭闹、睡眠不安。若症状较为严重,可考虑用无乳糖、低乳糖的配方奶粉代替母乳喂养新生儿。
5.肠痉挛:是新生儿哭闹的常见因素,其与肠壁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肠胀气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为大声哭闹、面色发红、口周苍白、腹胀、双手紧握等,在排气或排便后哭闹停止。家长可先通过顺时针按摩新生儿腹部缓解,注意按摩力度不宜过大,每次可持续5~10分钟,每日进行2~3次。若物理治疗无效,在有医嘱的前提下,可给予益生菌类药物调理,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加强新生儿护理,合理喂养新生儿、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在相关疾病调理期间,应遵照医嘱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