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哭闹、频繁要喝奶可能是母乳不足、呼吸不畅、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鹅口疮等原因所致,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母乳不足:若母亲母乳的分泌量不足,不能满足婴儿的需求,婴儿会处于饥饿状态,出现哭闹、频繁要喝奶的情况。母亲可以喝猪肉汤、鱼豆腐汤等食物下奶,并让婴儿早吸吮,可以有效增加乳汁分泌。
2.呼吸不畅:婴儿口腔内或鼻子内出现异物,在喝奶时可能会加重堵塞不适,影响喝奶,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母亲加强对婴儿的护理,及时检查婴儿口腔和鼻腔内是否存在异物,并及时清除。
3.上呼吸道感染:婴儿的免疫力相对低下,如果平时没有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被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鼻塞、咽喉肿痛等现象,导致哭闹,还可能频繁要喝奶。母亲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婴儿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4.消化不良:婴儿抵抗力低下、腹部着凉等因素所致,可能会引起腹部胀痛,导致婴儿出现哭闹,从而引起母亲注意,甚至频繁要喝奶。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母亲重视,适当为婴儿添加衣物,夜晚睡觉盖好被褥,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婴儿服用婴儿健脾散、复方胃蛋白酶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5.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患病后会导致婴儿口腔内有白色凝乳状的斑块和白色膜状物,喝奶时口腔疼痛,减少母乳摄入,可能导致饥饿,出现哭闹、不安、频繁要喝奶等情况。母亲可以遵医嘱给婴儿用制霉素与鱼肝油混合,涂抹于患处,喂母乳之前应用温水将乳头清洗干净,并且双手也要洗干净,再对婴儿进行喂养。
日常生活中母亲应定期带婴儿接种疫苗、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感染。婴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