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点可能是指红疹或红斑,身上出现红疹或红斑不疼、不痒可能是皮肤过敏、樱桃状血管瘤、马拉色菌毛囊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因素造成的。建议先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调理或治疗。
1.皮肤过敏:指的是自身接触或进食含过敏原的食物后诱发的皮肤症状,患者可出现皮肤红疹或红斑形成、局部皮肤发热等表现,初期可不伴随瘙痒感。随着病情发展,容易出现瘙痒或刺痛。应注意立即脱离过敏原、将残留在皮肤表面的过敏原清理干净。急性期可通过冰敷的方式缓解,建议用毛巾包裹一次性冰袋敷在患处,每次可持续5~10分钟,重复进行2~3次。
2.樱桃状血管瘤:是最为常见的血管瘤类型,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背部、四肢等全身多处皮肤都可出现。其初期呈现出卵圆形或圆形的红色斑点,直径在0.5~0.6mm。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注意观察即可。如果其破裂出血,应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溶液对局部进行清创和消毒,必要时用无菌纱布包扎治疗,以免患处感染。
3.马拉色菌毛囊炎:属于皮肤真菌感染的一种,可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区域发病。典型症状为局部形成红色丘疹或斑块,但一般不伴随瘙痒感。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硝酸咪康唑乳膏、复方酮康唑乳膏、盐酸萘替芬软膏等。在用药前注意将患处皮肤清洁干净,避免有污垢或油脂残留。
4.接触性皮炎:是皮肤多次或单次接触刺激性物质后诱发的炎性疾病,可在患处形成红色的丘疹或斑块,并伴随局部肿胀。应立即脱离刺激性物质、穿着舒适且宽松的衣物。若症状较为严重,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口服药物治疗,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盐酸赛庚啶片等。注意用药前应详细观看药物说明书,了解相关注意事项、用药禁忌。
5.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症疾病。该疾病可能会造成血管损伤,并出现局部红斑、淤青、腹痛、关节疼痛等。其具有自限性,大多数可以几周内康复。若症状较为严重,可遵照医嘱对症用药治疗,如醋酸泼尼松片、盐酸西替利嗪片、布洛芬缓释片、氯雷他定片等。该类药物属于处方药,具体用药类型、给药剂量,应当按医生建议选择。
在疾病治疗和恢复期,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习惯、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另外也需遵照医嘱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具体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