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小腹坠痛可能是正常现象、骨盆肌肉疲劳、不良饮食习惯、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原因导致,建议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然后针对性治疗。
1.正常现象:分娩之后子宫会发生收缩,能促进子宫复旧,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产妇对疼痛的敏感度比较高,可能会感觉小腹坠痛。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可以用毛巾包裹暖袋对小腹部进行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恶露排出减轻疼痛。
2.骨盆肌肉疲劳:分娩的过程中,骨盆底肌肉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和张力,容易引起肌肉疲劳,出现骨盆酸痛和小腹坠痛的现象。可以通过做产后修复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经常做盆底肌收缩运动,有助于恢复盆底肌张力,避免产后尿失禁和阴道松弛。
3.不良饮食习惯:如果产后经常吃寒凉的食物,或者是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会导致肠痉挛,容易出现小腹坠痛和腹泻等表现。少量多次喝一些温热的白开水,能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也应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或者是山药粥,可以促进体力恢复,减轻肠道负担。
4.盆腔炎:如果产后不注意个人清洁,受到病原体感染,可能会导致盆腔的部位充血、水肿,容易引起小腹坠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以用热毛巾对盆腔的部位热敷,产生温热的刺激,可以促进炎症吸收和消退。必要时可以按照医生指示使用甲硝唑片、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等药物治疗,能帮助缩短病程。
5.子宫内膜炎:如果分娩之后病原体感染了子宫内膜,可能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常等表现。平时需要多注意个人清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用温水清洗外阴,内裤和卫生用品都应经常更换,必要时可以按照医生指示使用妇炎康片、甲硝唑片等药物治疗,能促进疾病恢复。
产后应进行适当运动,运动能加速体内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疏通阻塞。如果身体比较虚弱不适合运动的,在床上躺着也要经常改变体位,多多的翻身,调换坐卧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