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洗完的脚还是臭考虑是清洁不到位、臭汗症、足癣、湿疹、窝状角质松解症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对症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清洁不到位:如果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和袜子,进行剧烈运动后导致脚部温度升高,使脚汗分泌增多,洗脚时只是用清水冲洗一下,没有将脚汗清洗干净,就会残留臭味。患者应及时改善洗脚方式,选择合适的水温,避免过凉或者过烫,并且脚趾缝中也要认真搓洗干净,有助于减轻臭味。
2.臭汗症:病因与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生活习惯不良等有关,可表现为局部多汗、脚臭等症状,并且清洗以后臭味也无法消失。患者可以根据医生指导使用氧化铝溶液、戊二酸醛溶液等药物治疗,平时注意远离炎热潮湿的环境,可以通过空调改善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让机体的出汗量减少。
3.足癣:主要与皮肤癣菌感染有关,患者的脚趾间会出现水疱、丘疹等症状,还可能伴随臭味、瘙痒等表现。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药物治疗,平时使用的鞋袜、毛巾等私人物品应单独使用,并进行严格消毒,以免传染给他人。
4.湿疹:主要是由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引起,患者一般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糜烂等症状,部分患者洗脚以后还存在臭味。建议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盐酸苯海拉明片等药物治疗,同时改善饮食结构,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芥末等。
5.窝状角质松解症:可能和细菌感染、潮湿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包括脚部多汗、恶臭、窝状损伤等。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治疗,还需注意避免长时间待在湿热的环境中,应保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可每天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除了以上原因外,还可能与糖尿病有关,患者需要及时查明原因,再采用合适的方法治疗,定期复查。治疗期间不可自行停止用药或者更改用药剂量,需坚持规律用药,直至疾病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