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肠梗阻需要做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电解质检查、X线检查、CT小肠造影检查等相关检查,确定患病后,需要结合医生指导进行针对性治疗。
1.体格检查:怀疑患有肠梗阻,需要先配合医生进行“视、听、扣、触”的方式查体,观察腹部、听诊器听肠鸣音情况、叩诊是否存在腹腔积液或肠梗阻、触摸时是否存在腹部包块等。
2.血常规检查:此时进行血常规检查能了解体内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分析体内炎症感染程度。
3.电解质检查:由于患有肠梗阻,可能会导致体内丢失大量电解质、水分、酸碱物质等,进行电解质检查可以了解体内蛋白质、电解质的情况,观察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的现象。
4.X线检查:肠梗阻发病4-6小时后可能会产生肠内积气的现象,此时进行X线检查,若存在较多胀气肠袢和气液平面,可能提示检测者存在肠梗阻的现象。
5.CT小肠造影检查:检测者通过口服或灌肠等方式将造影剂送入小肠后,进行CT扫描,可以直接观察检测者肠道情况,也能判断是否患有肠梗阻,但是这一检查方式适合高度怀疑梗阻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
确定患有肠梗阻后,可以通过胃肠减压的方式,将胃肠道处的气体、液体吸出体外,能使肠腔压力降低,适当减轻不适症状,若病情较为严重,可能需要借助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肠吻合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