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肠梗阻可能有发热、排气与排便停止、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此时建议尽快就医,结合患者的机体状况,按照医生的指导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1.发热:肠梗阻患者肠道内的压力会升高,对肠道血液循环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此时肠道可能会出现缺血性坏死的现象,所以容易产生发热症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若患者体温在38.5℃以内,可以先借助物理降温的方式控制体温,例如温水擦拭、贴退热贴等。若患者体温超过38.5℃,则需要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酚片等。
2.排气与排便停止:患者肠道处可能会产生堵塞或粘连的现象,此时肠道内部的内容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所以容易生成排气与排便停止的现象。患者可以通过适当按摩腹部的方式,促进腹部血液循环,缓解异常症状,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能需要通过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肠吻合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3.腹胀:产生肠梗阻的现象后,肠蠕动速度较快,肠道中容易产生较多的气体,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腹胀的现象,此时建议患者停止进食,以免增加肠胃中的内容物,从而加重不适症状。
4.腹痛:肠梗阻患者肠道受阻,此时胃肠蠕动速度较快,容易使肠壁张力增高,所以可能会有腹痛症状,一般为阵发性绞痛。患者可以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旋山莨菪碱片、硫酸阿托品片等解痉止痛缓解腹部的不适症状,此时还要注意腹部保暖工作,以免刺激肠道蠕动,使异常症状加重。
5.呕吐:患者出现肠梗阻的情况后,肠管可能会出现逆蠕动的现象,所以容易出现呕吐的症状,呕吐物开始是胃部内容物,胃部排空后,肠道内容物也会通过呕吐的方式排出。患者需要通过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等方式进行静脉补液,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缓解异常反应。另外,在呕吐时需要及时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
肠梗阻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需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度担心病情,以免使神经兴奋,此时会增加治疗难度,不利于医生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