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D指的是PPD皮肤试验。PPD皮肤试验肿很大一个包可能是药物刺激、过敏、细菌感染、毛囊炎、接触性皮炎等因素所致,建议积极就医,明确原因,根据医生指导使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处理。
1.药物刺激:PPD皮肤试验一般需在左前壁进行皮内注射,注射后药物有可能对局部皮肤造成刺激,从而引起皮肤肿胀。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可以自行缓解。若肿胀程度较重,可通过物理疗法处理,主要就是冷、热敷。建议肿胀出现的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
2.过敏:若本身属于敏感体质,并且在做PPD皮肤试验时,接触了过敏原,则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使局部肿包,并伴有瘙痒。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控制,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用药剂量应严格控制,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如嗜睡、腹痛、口干等。
3.细菌感染:如进行PPD皮肤试验时,没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工作,造成了细菌感染,则有可能使局部红肿、疼痛等表现发生。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用药时需将局部皮肤清洁干净,然后用棉棒进行打圈式涂抹,使药物充分被吸收和利用。
4.毛囊炎:其属于发生于毛囊部位的炎症疾病,患病后本身存在局部红肿表现,若此时进行PPD皮肤试验,肿胀问题会加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红霉素软膏、盐酸环丙沙星乳膏等药膏,同时可搭配口服的阿奇霉素分散片、罗红霉素胶囊、螺旋霉素片等药物治疗。
5.接触性皮炎:该病人群皮肤较为敏感,因此在PPD皮肤试验后,皮肤易产生异常反应,从而出现肿包、灼热等反应。若病情较为轻微,可遵医嘱使用氧化锌油、炉甘石洗剂等药治疗。如病情较重,需要搭配口服的抗组胺药、抗生素药及糖皮质激素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头孢克肟片、醋酸泼尼松片等。
PPD皮肤试验后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反应,一旦产生异常需尽快处理。平时加强局部皮肤卫生,不可随意触碰和抓挠,同时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