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长了个凸起的肉痣可能是瘢痕疙瘩、附耳、皮赘、耳廓假性囊肿、耳部皮脂腺囊肿等所致。应及时就医,明确诱因,遵医嘱选择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瘢痕疙瘩:若患者本身属于瘢痕体质,当耳廓受外伤或感染后,便有可能形成瘢痕疙瘩,一般呈哑铃状,属于韧性肿物,平时并不会产生不适,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严重影响美观,可遵医嘱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等激素类药,促进瘢痕萎缩。
2.附耳:其属于婴儿一出生就存在的,一般位于耳朵前方,触感柔软,内有软骨,通常无功能,也不会引起其他病症,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不建议处理。若影响美观,可遵医嘱进行手术,如局麻切除术或全麻切除术。局麻切除术适合年纪较大的患者应用,而年纪较小的患者,建议进行全麻切除术。术中需沿着附耳周围做一个菱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然后连同附耳下方的软骨一并切除。
3.皮赘:这是临床上常见的组织增生物,通常呈肉色,好发于皮疹部位,属于耳廓凸起的肉痣,通常不会危及健康,进行一般治疗即可。主要保持局部卫生,减少摩擦,并定期复查。
4.耳廓假性囊肿:此囊肿存在于耳廓软骨夹层内,是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多为肉色,主要局限于耳廓。若病情轻微,可遵医嘱采用物理治疗手段,如紫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等。若病情严重,应结合医生指导进行穿刺抽液术或囊肿切除术等。
5.耳部皮脂腺囊肿:当耳部皮肤内皮脂腺开口被堵塞后,腺体内容物便无法排出,聚集在局部,导致腺体肿大,进而形成局部肉痣,并伴有疼痛。治疗时,首选药物疗法,可遵医嘱应用罗红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若用药效果不佳,可通过手术达到治疗目的,如切开引流术、囊肿开窗术等。
耳廓形成凸起肉痣应结合诱因控制。平时加强耳部卫生,不可随意用手触碰与抓挠。同时规律作息,合理进食,定期检测耳廓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