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一般是指产褥期。产褥期胸闷喘不过气多考虑是身体虚弱、情绪波动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围生期心肌病、心包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导致的,具体可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身体虚弱:女性分娩时可能会丢失较多的血液,身体会比较虚弱,容易使身体血容量减少,出现轻微胸闷喘不过气的现象。建议多加休息,适当吃鱼肉、乌鸡汤、骨头汤等食物,增加营养摄入,促进身体恢复。
2.情绪波动:若是女性在产褥期期间,情绪波动过大,可能会影响心脏部位供血供氧,容易出现轻微胸闷、气喘等情况。建议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也可以通过反复深呼吸的方式,吸入足够的氧气改善症状。
3.围生期心肌病: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至产后6个月内,通常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等原因有关,会使心脏功能降低,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持续性胸闷、咳嗽等。建议患者充分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改善症状,但要注意肢体活动,还可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改善病情。
4.心包炎:女性产褥期时,身体的免疫力会有所降低,心包部位可能会受到病毒入侵诱发炎症,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间歇性胸闷、气促等症状。而在咳嗽、大笑、变换体位时,胸痛症状会有所加重。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更昔洛韦胶囊、阿昔洛韦胶囊、盐酸伐昔洛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抑制病毒繁殖,控制病情发展。治疗期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好转。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如果女性本身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产褥期时疾病发作容易出现胸部疼痛、胸闷等症状,而在活动以后症状会加重。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可及时去医院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改善心肌供血。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时刻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定期去医院复查,有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