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治疗方法。它通过激活、增强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攻击和摧毁癌细胞。免疫治疗的副作用和危害一般有厌食、发热、水肿、感染、肝功能下降等,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改善病情。
1.厌食:免疫治疗期间,患者可出现厌食,表现为食欲下降,无法正常进食。长期厌食会导致营养不良,引发低蛋白血症,影响免疫治疗效果。可以调整饮食,保持饮食清淡,必要时应静脉滴注补液,常用的药物有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
2.发热:如果使用免疫药物剂量较大,患者身体会发生应激反应,出现体温升高,严重可达40℃。长时间发热没有得到改善可能会导致热性惊厥、脑损伤,危害人体健康。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病情,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降低体温。
3.水肿:部分免疫治疗使用的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如果临床大剂量连续输注,容易导致机体发生水肿。长期水肿容易导致皮肤溃疡和疼痛,并且还会影响正常活动。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比如托拉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
4.感染:免疫治疗也常用于存在自身免疫的患者,期间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机体容易发生感染。发生感染后,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会导致脓毒症,引起器官功能衰竭。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片等。
5.肝功能下降:大多数免疫治疗药物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长期应用会增加肝功能负担,引起肝功能下降,患者可出现转氨酶升高。如果肝功能持续下降,会出现肝衰竭,消化和代谢功能会受到影响。可遵医嘱使用保肝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护肝片、水飞蓟宾胶囊等。
在免疫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查病情的恢复情况,如果治疗效果不佳,还应当及时更换治疗方法,预防病情持续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