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尿是指尿失禁。尿失禁通常与肥胖、年龄、遗传、尿路感染、天生缺陷等有关。治疗时可选择运动疗法,比如凯格尔、提肛、仰卧起坐、下蹲、游泳等,具体运动方式需及时就医咨询医生。
1.肥胖:过度肥胖会增加膀胱和周围肌肉的压力,此时在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便会产生尿失禁。此时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患者需要与主动控制排尿一样收缩盆底肌肉5秒,然后放松5秒,如此反复3次为一组,每日做10组以上,坚持一段时间就可有效缓解压力性尿失禁。
2.年龄:随着年龄增加,膀胱储存尿量能力会减退,同时膀胱收缩会愈加频繁,易造成尿失禁。建议通过提肛运动改善,让盆底肌得到充分的舒张及收缩,以提高盆底肌功能,减轻盆底肌肉松弛造成的尿失禁。但一般需要坚持15天左右才可看到效果。
3.遗传:若直系亲属中曾经有人出现过尿失禁,其后代患病概率会比普通人高几倍。建议通过仰卧起坐运动改善,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适用于运动量减少引发的尿失禁。运动过程中需保持仰卧姿势,两腿并拢,双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摆动,迅速成坐姿。
4.尿路感染:此问题一旦发生,致病菌可能会逆行刺激膀胱,造成尿失禁。此时可通过下蹲运动处理,需从站立姿势调整为半蹲姿势,类似于扎马步,以锻炼盆底肌肉,改善盆底肌肉松弛性尿失禁。运动同时,还应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如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等。
5.天生缺陷:若天生尿道结构发育便存在异常,便易存在尿失禁表现,此时可通过游泳运动缓解,在水中水平方向的移动,可减轻对盆底肌器官的冲击,进而有效改善尿失禁,同时还能消耗脂肪,提高免疫力。必要情况下,应进行手术治疗,可遵医嘱采用尿道扩张术、尿道成形术等。
尿失禁患者需规范运动,不可过度疲劳。除运动外,还应遵医嘱用药控制,可给予头孢呋辛酯片、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胶囊、甲磺酸多沙唑嗪片等。用药过程中需规范饮食,戒烟戒酒,禁忌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