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事情,发烧根据类型不同可分为高烧和低烧。有不少患者认为高烧要比低烧严重,就算发生了低烧之后也没有引起重视,不去治疗,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不管患者出现哪种类型的发热,不去治疗都会影响到身体健康。那么低烧时的症状有哪些呢?
如果身体的温度在37度3到38度之间,这种情况被称为低烧。诱发低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感冒是最常见的原因,除此之外,身体内存在炎症也会引起低烧的现象,炎症引起的低烧一般是持续性的,病程时间长。当患者发生低烧之后,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
关于低烧时的症状,除了会导致体温降低之外,还会出现四肢发冷,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发热引起白细胞下降,体温无法适应外界的温度,所以就会出现全身发冷的症状。另外患者在发病期间还会出现其他的症状,比如头晕、脑袋不清楚、全身乏力、没有胃口、食欲下降,用手触摸额头时会有轻微的发烫,并伴随流鼻涕、咽喉疼痛、打喷嚏等症状。
患者出现低烧是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长期用药会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可以使用物理的方式采取湿敷法,用热的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和四肢,这种方法有助于身体散热,达到退烧的目的。
关于低烧时的症状,相信所有的患者都应该了解了。低烧引起的四肢发冷时,患者一定要注意调节室内的温度,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的增加衣服。在治疗过程中多喝水,多排毒,这样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患者通过物理治疗没有效果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的药物,防止发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