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低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这些因素包括生理性减少和病理性减少。生理性减少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病理性减少则可能与某些疾病或健康状况有关。
1.生理性减少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等因素导致的。例如,老年人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通常较低,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此外,女性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也可能低于男性。
2.感染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会吞噬并破坏嗜酸性粒细胞,导致其数量减少。
3. 药物影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也会减少。
4. 应激状态:当机体处于严重烧伤、大手术后等应激状态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会增加,这会抑制骨髓释放嗜酸性粒细胞,同时促进其破坏,从而导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
5. 血液病:某些血液病,如急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大手术后等,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6. 寄生虫病:在钩虫、蛔虫、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后,由于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会增多以对抗寄生虫。然而,随着原发性寄生虫病的治愈,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可能会逐渐减少。
如果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持续偏低,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