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发热、全身毒血症状、皮疹、出血倾向等。
1.发热:发热是登革热最主要的症状,通常起病急骤。病毒进入人体后,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释放大量的病毒和毒素,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发热。在发热过程中,患者可能伴有畏寒、寒战,尤其是在体温上升阶段。
2.全身毒血症状:登革病毒及其毒素在血液中循环,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同时免疫系统释放的炎性介质也会加重全身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且程度不一,可表现为前额部、双侧颞部或全头部的胀痛、跳痛,可能会伴有头晕。
3.皮疹:登革热皮疹的出现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小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病毒在皮肤组织中复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等多种表现形式。
4.出血倾向:登革病毒感染可导致人体的凝血功能异常,一方面,病毒可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会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和凝血因子的生成,从而导致出血倾向。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从轻微的自限性疾病到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都有可能。因此,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于预防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