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全身麻醉常用的药物包括咪达唑仑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依托咪酯注射液、吸入用七氟醚、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等。
1.咪达唑仑注射液:咪达唑仑是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常作为辅助用药,有助于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提高麻醉效果。咪达唑仑注射液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能够迅速产生镇静作用,使患儿进入睡眠状态,便于手术的进行。
2.丙泊酚注射液:能够快速产生并维持全身麻醉状态,使患儿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痛、无意识的状态。丙泊酚注射液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达到麻醉效果。在用药过程中,医生需密切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如呼吸抑制等。
3.依托咪酯注射液: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能够迅速使患儿进入麻醉状态,并在手术后迅速苏醒。依托咪酯注射液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达到镇痛、镇静的效果。但需注意,依托咪酯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
4.吸入用七氟醚:通过呼吸道吸入进入肺部后,通过气血交换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效果。在小儿全身麻醉中,七氟醚具有麻醉效果快、恢复快的特点,且有时还会加入苹果味,以便在麻醉室中通过让小儿玩玩具时吸入,使其逐渐进入麻醉状态。七氟醚的使用能够减少患儿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5.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能够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患儿在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盐酸氯胺酮注射液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能够迅速产生麻醉效果。但需注意,盐酸氯胺酮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对于接受小儿全身麻醉的患儿,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在麻醉恢复期间,患儿应保持平躺状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