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窥镜检查也称为阴道镜检查,是一种用于观察宫颈和阴道上皮病变的常用妇科检查方法,患者在检查时需注意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检查后处理等。
一、检查前准备
1.时间选择:最好在月经结束后的3-7天进行检查,因为此时阴道和宫颈的分泌物相对较少,视野比较清晰,有利于检查。同时,检查前3天应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和上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排空膀胱:患者需要在检查前排空膀胱,因为充盈的膀胱会压迫子宫和阴道,影响检查操作,并且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适感。
3.器械准备:准备好合适的阴道窥器,阴道窥器有多种型号,一般根据患者阴道的宽窄来选择。同时,还要准备好充足的润滑剂、棉球、长镊子等辅助器械。检查器械要确保经过严格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检查过程
1.体位摆放:患者通常采取膀胱截石位,即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双腿屈膝分开,放在检查床两侧的支架上。这种体位可以充分暴露会阴部,方便医生进行检查。
2.插入阴道窥器:医生先将阴道窥器的前后叶涂上适量的润滑剂,但如果需要进行白带常规检查或者宫颈涂片等检查时,要注意润滑剂不要接触到宫颈和阴道壁,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暴露检查部位:当阴道窥器完全插入阴道后,医生会轻轻地旋转并打开窥器,使阴道和宫颈充分暴露。在打开窥器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明显的疼痛或者不适。如果患者感觉疼痛明显,需要调整窥器的位置或者角度。
4.观察检查内容:观察阴道壁的颜色、有无充血、溃疡、赘生物等情况。正常的阴道壁是粉红色、光滑的,有一定的弹性。如果发现阴道壁红肿,可能提示有炎症;出现溃疡或者赘生物,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病变的可能。
三、检查后处理
1.取出阴道窥器:检查完成后,医生会先轻轻合拢阴道窥器,然后缓慢地将其从阴道内取出。取出过程同样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阴道壁。
2.清洁处理:用棉球轻轻擦拭患者的外阴,清除阴道分泌物等。如果在检查过程中有少量出血,一般会自行停止,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出血较多,可能需要采取压迫止血等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阴道窥镜检查应在月经干净后的3-7天内进行,以避免因经血影响检查结果。同时,在检查前患者应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及用药,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