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吃药很难好。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它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能够在胃酸环境中存活,并且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幽门螺杆菌与许多胃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虽然能够识别和清除部分病原体,但对于幽门螺杆菌来说,其独特的生存策略使得免疫系统很难将其完全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产生尿素酶等物质来中和胃酸,为自身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还能借助螺旋形的结构钻透胃黏膜,逃避胃酸的杀菌作用和免疫细胞的攻击。所以仅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一般难以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
如果不进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会在胃内持续繁殖,不断侵蚀胃黏膜。随着时间的推移,胃黏膜的损伤会逐渐加重,引发各种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避免再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助于抵抗幽门螺杆菌的侵害。若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