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转氨酶降下来后是否还需要吃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转氨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升高。通过药物治疗等手段使转氨酶降下来后,如果引起转氨酶升高的病因已经完全去除,比如是因为短期服用了某些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在停药后转氨酶恢复正常,且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均稳定,这种情况下一般可以不再继续吃药。因为此时肝脏已经恢复正常状态,继续吃药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还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如果引起转氨酶升高的病因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比如患者本身患有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或者存在脂肪肝、酒精肝等疾病,即使转氨酶暂时降下来了,也通常需要继续吃药。因为这些疾病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病毒可能仍然在体内复制,或者肝脏的脂肪堆积、炎症等问题依然存在,若不继续治疗,转氨酶很可能会再次升高,导致肝脏进一步受损。
在转氨酶降下来后,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密切关注转氨酶及其他指标的变化。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避免再次损伤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