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了妈妈之后,很多女性摇身一变,变成了行走的保姆,宝宝的身体健康状况时时刻刻牵动着她们的心,许多新手妈妈十分关注宝宝的排便情况,害怕宝宝因为不及时排便导致便秘,从而危害宝宝的身体健康。那么一个多月的宝宝如果出现三天还没有排便的情况到底正不正常呢?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便秘和攒肚。如果宝宝三天没有排便,同时伴有食欲下降,喝奶的量明显减少,同时睡觉不踏实,经常哭闹,再次排便时表情痛苦,大便干结,颜色发暗等,这一系列都表明宝宝可能是便秘了。但是如果宝宝最近几天喝奶不受影响,睡觉安稳,那么宝妈们不用担心,可很可能是宝宝在“攒肚”。那么什么是攒肚呢?
攒肚多发生在宝宝刚满月的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宝宝的肠胃功能逐渐发育,对于食物的吸收能力加强,此时没有太多的食物残渣代谢,不能刺激宝宝进行排便。这种情况在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母乳比奶粉更加易于消化和吸收,因此攒肚的现象更加明显。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攒肚的现象会逐渐消失,一般在宝宝四个月以后就会不再攒肚了。这种情况下宝妈们大可放心,因为攒肚是宝宝的正常生理现象,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一个多月宝宝三天不排便是便秘还是攒肚的区别。攒肚是宝宝的正常生理现象,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如果一个多月的宝宝出现便秘的情况,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考虑更换奶粉的品牌,并注意多给宝宝喂水,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那么宝妈的饮食就要注意清淡,同时要注意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不要让室内过于干燥和闷热,以便改善宝宝便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