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骨折内固定有可能会松。
骨折内固定是通过使用金属钉、钢板、髓内针等器械,将骨折断端固定,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的环境。其原理是借助这些内固定物的机械稳定性,使骨折部位保持相对静止,减少骨折断端的移位和活动,从而促进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
在一些情况下,内固定可能会出现松动。比如,骨折部位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超过了内固定物所能承受的极限,就可能导致内固定物的移位或松动。例如,患者在骨折未完全愈合时过早进行剧烈运动或遭受意外碰撞。另外,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内固定的稳定性。如果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等疾病,骨骼的质量较差,内固定物与骨骼之间的结合力就会减弱,随着时间推移,也容易出现松动。
从手术操作方面来看,如果手术过程中内固定物的安装位置不准确、固定不牢固,也会增加松动的风险。例如,钢板的螺钉没有准确地固定在合适的骨皮质上,或者髓内针的插入深度不够等。
为避免内固定松动,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在骨折愈合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骨折部位受到外力撞击。同时,对于存在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改善骨骼质量。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内固定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