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淋证可能是湿热蕴结、脾肾亏虚、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尿路阻塞等。
1. 湿热蕴结: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热,下注膀胱。表现为小便频数短赤,灼热刺痛,溺色黄赤。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方用八正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瞿麦、萹蓄、滑石等。
2. 脾肾亏虚:素体虚弱,或久病体虚,或劳倦过度,致脾肾两虚。症见小便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治以健脾补肾,方用无比山药丸加减,药如山药、茯苓、泽泻等。
3. 肝郁气滞: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影响膀胱气化。可见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满。治以疏肝理气通淋,方用沉香散加减,如沉香、石韦、滑石等。
4.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气行不畅,血行瘀滞;或病久入络,气血瘀阻。表现为小便涩滞刺痛,尿色深红。治以活血化瘀通淋,方用小蓟饮子加减,有小蓟、生地黄、蒲黄等。
5. 尿路阻塞:多因砂石、肿块等阻塞尿路。症见小便艰涩,或排尿突然中断。治以通淋排石,方用石韦散加减,像石韦、冬葵子、瞿麦等。
淋证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甘之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