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常见病因有退行性变、创伤、先天性发育不良、劳损、病理性骨折等,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 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关节、椎间盘等结构发生退变,关节突关节磨损,椎弓峡部拉长、变薄,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引起滑脱。可通过卧床休息,减少腰部负重;佩戴腰围,限制腰部活动;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缓解症状。
2. 创伤:腰部受到急性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可能损伤椎弓峡部,使椎体间连接结构破坏,引发滑脱。受伤后需严格卧床,避免腰部再次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可能需进行外固定。早期可冷敷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恢复。
3. 先天性发育不良:部分人出生时腰椎椎弓峡部存在先天性裂隙或发育不全,在生长发育及日常活动中,腰椎容易出现滑脱。对于症状较轻者,可加强腰背肌锻炼,增强腰椎稳定性;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等不良姿势。
4. 劳损:长期反复弯腰、搬重物等腰部过度劳累,使腰椎承受过大压力,椎弓峡部反复受到应力刺激,逐渐出现断裂,导致滑脱。应改变不良工作和生活习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定时休息,进行腰部肌肉拉伸锻炼。
5. 病理性骨折:腰椎因骨质疏松、骨结核等疾病导致骨质破坏,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骨折,进而引起腰椎滑脱。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规范抗结核治疗骨结核等,同时注意保护腰部。
日常要保持良好姿势,避免腰部负重过大,加强腰背肌锻炼,增强腰椎稳定性。定期复查,若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